南京市盲人校園在六朝博物館的支持下,為視障學生上了一堂能夠接觸「文物」的歷史課。
此次課程圍繞在六朝博物館舉辦的「永久的絢美——希臘年代彩陶及普利亞藝術文明特展」打開。
老師先將印有盲文的文物簡介發到學生手中,並具體介紹希臘年代大眼淺口高足杯、阿提卡黑繪油瓶及紅繪蜷耳調酒缸這3件文物的「宿世此生」。隨後,在家長的陪同下,盲童來到一樓展區,接觸3件文物的3D模型。
「你摸一下,哪個當地是口,然後哪個是耳朵,它的耳朵叫蜷耳,為什麽叫蜷耳啊?」
小朋友一邊摸著一邊回答道:「由於是往裏卷的。」
經過一點一點接觸,老師和家長一遍又一遍地解說,孩子們對古希臘年代文物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王藝城同學說:「盡管我能看到,但有的時候看得不清楚。其時我摸到這個文物(3D模型),是十分十分激動的,盡管它不是真實的文物,但能摸到它的形狀。」
封雯慧同學說:「我十分高興,由於第一次在博物館裏遇到能夠接觸的文物。」
封雯超同學說:「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紅繪蜷耳調酒缸 ,我感覺調酒缸十分的大,它有點像外婆家的那個大盆。」
據了解,為此給特別的孩子來一次能夠接觸的展出,六朝博物館策劃了良久。之所以會選擇希臘年代酒杯、油瓶和酒缸,是由於造型特別,便於視障孩子們接觸感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