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
一书付之梨枣可化一为千百为后世留下大量精美典籍

2023-10-30 18:05 来源:未知 浏览:
  「多爾袞《令旨》是一件存世稀有的、用來印刷政令文書的底版」「這是清代宮殿版畫的最終一部作品」「這是國子監有誌以來最好的刻本」……31日,故宮博物院太和門內東南崇樓及朝房雕版館將敞開,15000余件雕版文物庫房式展出,32件(套)要點展出文物都戴著「之最」桂冠。這是故宮建院以來初次舉辦該類專題文物展覽。
  
  雕版館揭牌。
  
  一書付之梨棗,可化一為千百,為後世留下很多精美典籍。但前史進程中,難免經歷書厄浩劫。如檔案記載乾隆五十五年西華門清字經館大火、同治八年武英殿修書處大火、1923年建福宮大火等,對雕版形成的破壞是無法估量的,故留存至今者,早已是鳳毛麟角,可謂吉光片羽。「這也是雕版館首展——『吉光片羽——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殿雕版文物展』名字的由來。」故宮博物院專家解釋,故宮院藏內府雕版21萬余塊,時代上至明代,下迄晚清,內容囊括經史子集、政令文書等,文種包括漢、滿、蒙、藏4種。此次展覽精選了其間的一萬五千余件。
  
  故宮博物院「吉光片羽——清代宮殿雕版文物展」開幕。
  
  展廳內,頂天落地的巨大書架裏,15000余件雕版文物規整地排列著,每一件上面都標註有號碼。展櫃裏陳設著32件文物。開門文物是清內府順治元年五月刻《攝政王令旨》雕版。專家說,結合《清實錄》記載,該《令旨》發布於清軍入京後,內容大意為:攝政王多爾袞告誡各位王公和大臣,在此進步華夏之際,應各盡其職,不得為一時之利而貪汙腐化,違者必將嚴懲。「很有漢高祖『約法三章』的意味」。
  
  《攝政王多爾袞諭諸王及大臣令旨》雕版,具有重要的前史價值。
  
  黑色的雕版上方,是檔案、印刷品的展現。「它們彼此佐證,為清內府早期從事印刷活動的重要什物根據。」專家說,能夠看到雕版四周沒有邊框,但到了印刷時就現已套印了龍紋邊框,規製極高。
  
  清宮內府也講究「省錢」。展出的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內府重修版上,有些被挖補從頭填充的痕跡。其實,明嘉靖年間,南京國子監曾將所收的宋元舊書版進行收拾、並修補刷印。萬歷時,北京國子監據「南監本」重刻《十三經註疏》《二十一史》,不僅是其時士人、學子研習學術的主要資料,也是清代官方編修經學、史學著作的重要底本。
  
  展廳中心展出清代內府刻漢、滿、蒙、藏四種文體《大藏經》雕版。
  
  清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八年(1772-1793)內府清字經館刻滿文大藏經版。
  
  清初,百廢待興,這兩部書卷帙浩繁,而書籍又聯系文教。據康熙朝實錄有:「明代南北兩雍,皆有十三經註疏、二十一史刻版。今國學所藏漫漶殘損,宜及時修補」的記載。因而將「北監本」雕版書口處的萬歷年款挖去,嵌入「康熙二十五年重修」的字樣後,從頭刷印。
  
  還有一些前史之謎能夠在雕版中找答案。比如一些典籍的禦製序文落款處多印有帝王的閑章。就其為鈐印還是刷印曾有過爭辯。跟著展出的康熙「體元主人」「萬幾空閑」印文雕版的發現,這一問題迎刃而解——雕版上現已刻好了兩枚印章。
  
  禦製避暑山莊詩目錄雕版與印刷製品對照。
  
  收尾的文物是由光緒欽定,張之洞在姑蘇書局付梓刊刻的。因其時國庫虧空,刊行「補圖」的錢款大多由張之洞自行籌措。書中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達到諭教皇子的目的,是清代宮殿版畫的最終一部作品,代表著清末宮殿木刻版畫的高水平。
  
  雕版館采用了很多的「庫房式」陳設。
  
  以清代宮殿印刷典籍為創意的展廳內景。
  
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明,此次展覽是對故宮院藏雕版文物收拾與研討的成果性展現,含義特殊。故宮將繼續加強對雕版文物的收拾、維護、研討與展現,做好雕版文物前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造性轉化。
 

热点信息

视觉焦点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合作加盟分站申请版权声明网站地图
主办:文物参看网
网站地图
文物参看网: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Copyright 2004-2024 by www.xawwjc.cn all rights reserved